首页 > CVI视角 > CVI研究 > 正文

CVI杂谈---十二年前的旧文重提”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确定公允价值的重要手段“

导语:近日因有关行业部门在寻找早期评估的资料,多个路径找到我这,逼得我翻箱倒柜找了一通,一方面可惜当年好多宝贵资料已寻不见,另一方面还是发现了不少好东西。
  以下这篇文章是2006年中评协成立会计评估专业委员会时由我的发言所改编的,今天读来格外感触。其实当时所提的观点、想法都是很好、很超前的,特别是“加强评估与会计、审计行业的沟通与合作,推动财报目的评估健康发展”的观点很有意义。当时我任中评协标准部主任,负责筹备专业委员会,还专门拉了财政部会计司相关处长和中注协的副秘书长与我一起担任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协调三个领域在这方面的合作,只是很可惜这些想法都未能实现。会计和审计上的公允价值计量与评估上的财报目的评估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到今天这三个领域之间在这一问题上缺乏必要协调与合作的后果已经显现,不得不让人叹惜。
  仔细查了一下,不知为何此文在当时并未刊发。今天以CVI公众号将这个作于12年前的小短文发出,分享给感兴趣的朋友。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VFR)
  ----确定公允价值的重要手段
  王诚军
 
  2007年1月1日起,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根据目前权威部门的统计和已公布的上市公司一季度季报,在新会计准则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领域(如投资性房地产等),多数上市公司并没有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除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引起公司市值波动、降低资产收益率、增大公司会计难度等原因外,公允价值难以合理确定和把握是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借鉴欧洲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近年来迅速发展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valuation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VFR)的经验,做好会计、审计和评估行业的沟通,为公允价值计量乃至新会计准则在我国的合理实施创造条件。
  欧盟和我国香港地区自2005年1月1日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以来,在公允价值的合理确定方面积累的大量经验,评估师与会计师、审计师三者之间的合作得到迅速发展。在许多需要确定资产项目公允价值的领域,如投资性房地产等,往往由公司聘请独立的评估师进行评估,公司的会计师在接受评估结果后予以确认并进行必要的帐务处理,审计师在执行审计时,对评估师的评估和公司会计师的会计处理发表审计意见。这样形成三个专业领域相互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机制,在确保公允价值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计准则规定了许多项目进行评估或减值测试,并未规定具体由谁来进行评估,这给实务留下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理论上公司、审计师和独立评估师都可以进行此类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到底由谁来进行评估,最终是由市场决定,即通过交易费用的比较和披露效果、评估效果等因素的博弈以及公司、审计师和独立评估师之间的利益博弈决定。在决定是否由独立的外部评估师进行评估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公司首先判断内部人员有没有能力进行评估,通常需要考虑项目的复杂程度和重要性。如果项目比较简单,重要性比较小,不排除由公司内部人员进行评估。但是项目比较复杂(如没有直接可比参考价格),或者资产比较大,很多都是聘请外部的独立评估师来做。
  第二,上市公司出于提高公司形象的考虑,为取得比较好的公开披露效果,往往倾向于聘请外部评估师。相对于由公司内部人员确定的公允价值而言,由外部独立的评估师评估公允价值,对公司形象是很好的提升。国际会计准则在第40条里也明确要求:鼓励、但不要求公允价值是由独立的评估师进行的;如果公允价值不是由独立的评估师做的,应该对此予以披露,以让投资者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第三,欧美和香港地区对审计师和评估师的独立性要求很严格。作为审计师来说,出于独立性的要求,不能为其审计客户提供评估服务,这些评估往往由独立评估师进行。
  第四,审计师为了合理地降低审计风险,往往会要求公司聘请独立的外部评估师进行评估。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需要依赖评估师、清算师或者环保测量师等专家工作。由于审计师最终承担审计责任,为降低审计风险,往往会要求公司聘请独立的评估师做评估。
  香港2005年1月份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很多公司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做公允价值评估或减值测试,因而不去选择聘请独立的评估师评估公允价值。因此,刚开始时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并不是很多。到2005年10月份以后,由于距出具财务报表的时间越来越近,许多公司开始对内部人员的专业能力产生了怀疑和担心,转而聘请独立的评估师。同时,审计师为了防范审计风险,认为公司自己做公允价值或测试,无论在独立性还是在公允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会要求公司应当请评估师。因此,香港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有明显的滞后效应。2005年10月份之前,业务很少。10月份以后,急剧增加。从某种意义上,香港评估与会计、审计三个行业合作的滞后效应,是对上述分析的集中反映,也很好地揭示了三个专业领域相互沟通和相互依赖的重要性。因此加强我国评估与会计、审计行业的沟通,促进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健康发展,对顺利实施新会计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载中...